上圖:放滿了正等待加工的原木
一件樂器能夠來到我們手中,所花的工夫比想像中還要多,無論是人力,還是物力。
我們常見的非洲鼓DJEMBE,最正宗的產地當然是來自非洲當地的工場。工場一般位於遍遠地區的效外,方便採集木材。我們的樂器正正是來自加納首都阿克拉近效的地方。在非洲鼓的生產過程中,大部份由人手製作,只有少數工序運用機器協助。我們甫踢進工場範圍,工人們來來往往,搬動各類物料,此起彼落的鋸木聲,經已感受到忙碌的勞動氣氛。
對於當地工人而言,製作非洲鼓的程序或許已經架輕就熟,但過程一點也不輕鬆。由伐木開始、造型、削空木心、打磨、以至扎穩鼓皮,有些專業用樂器更有需要在高溫下處理。身處嚴苛的工作環境,每個步驟所花費的力氣,尤其是每天夜以繼日地工作,絕對並非一般人所能應付。
無論是人手製造的樂器或是機器製造的仿製品,同樣耗用了不少人力、時間及地球資源製造。在香港,我們學習每件樂器,第一步必然是購買樂器。當然在學習的角度添置樂器是必須的,然而在做決定之前,請用心想想每件樂器背後的故事。我們身處的環境很幸福,有些東西輕易得來,讓我們忘記了珍惜、忘記了工人的汗水、忘記了我們學習樂器時最初的承諾。
若果,你還記得放在家中角落的樂器,不妨拿出來,偶爾也彈奏一下,讓他重生吧。
原文亦於教育出版社《爸媽加油站》專欄內刊登